国宝回家传奇之路(图)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主持】收藏、鉴赏、拍卖,玩点艺术,识古、养眼、投资,做个玩家,欢迎走进《艺术玩家》。这些年来,在海外或者香港的拍卖市场,我们常常能听到不少中国的艺术品屡创拍卖新纪录的消息。比如商代的一件青铜方垒皿天全拍出900多万美元,一个明代成化年间的鸡缸杯也以3000多万元成交等等。2002年5月,在香港的某次拍卖会上,一件清代雍正年间的粉彩瓶,又以4150万港元的成交价创下了清朝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然而关于这件国宝最令人感叹的故事,还不仅仅在于它的天价,更在于它富有传奇色彩的归属之路。
【主持】
将宝瓶从拍场上竞买回来的张永珍女士出人意料地为这件宝瓶选择了一个新的归宿,把它无偿捐赠给自己的出生地——上海,入藏上海博物馆。为此,上海博物馆举行了一个正式的捐赠仪式。就在仪式开始的前一天,咱们艺术玩家也赶到了上海。
【字幕】2004年2月13日
上海博物馆
【解说】2004年2月13日下午,距离捐赠仪式还有整整一天,上海博物馆的汪庆正副馆长还在为明天的捐赠仪式忙碌着。明天,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专家和其他嘉宾将出席这一活动。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现在我们把全世界搞陶瓷的都请来了,这个也表示对这件东西的重视。对捐赠活动的重视。
全国的一网打尽,国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请,张女士请的都是不得了的大老板,我们请的都是专家,学界的,包括英国的、美国的、瑞典的、都是搞陶瓷的,日本的,那么香港、台湾、澳门,我们都请了。
【解说】同时身兼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的汪庆正副馆长,几乎亲历这次国宝回家的全过程。早在2002年5月,这绝世宝瓶现身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而在之前,它属于美国外交大使理事会主席奥格登里德先生,里德先生的母亲也是宋美龄的好朋友。这个花瓶在其母亲家族的纽约豪宅中,却是被当作一个台灯的灯座,瓶子里更是塞满了泥土和报纸,这一摆就是40年。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这个据说是这样的,这个东西一直在纽约一个老家庭、家族里面,那么是一个苏富比拍卖行要到他家里看绘画,不是看这个东西,后来发现这个东西摆在那个查理家里,当灯摆在那个地方,当插座灯摆在那里,这位先生不太懂瓷器,但是他觉得这是一件好东西,那么他回去就找懂瓷器的人来看,懂瓷器的人看傻了,这是全世界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解说】戏剧性的故事也就此开始了,当年大清皇帝的御用花瓶竟然沦为台灯的托架,几乎是不可思议,但更具传奇色彩的还在后面。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花瓶到上海来预展过,拍卖之前也请我看过,当时我也知道,这个花瓶太贵,我出不了这个价钱。
【解说】这件绝世宝瓶以3700万元港币落槌,加上佣金等,最后成交价高达4150万港币。香港的张永珍女士成为它的新主人,国宝到此似乎已经与上海博物馆擦肩而过。
时间过去了一年零五个月,2003年10月,故事又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这位张女士她买下了,买下之后,她就反复思考,捐给上海,所以她就要她的哥哥,是拍卖界很有名的,叫张宗宪,打电话给我,因为我跟她的哥哥很熟悉嘛,她哥哥打电话给我,我傻了,我说这个怎么会捐给我,我头有点晕,但是真是有点晕的,真有这个事情哦,是做梦还是真的。
【宣传片】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我当时的确是喜出望外,我翻来覆去,当天晚上基本上是没有睡好,兴奋得没睡
【解说】2003年10月26日,汪老先生和另外一位同事专程去香港,与张永珍女士进行接洽。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第一天去了以后请我吃饭,然后正好那个时间是在拍卖,所以她就把我拖到那个拍卖场去了,陪他一起去看东西,那么到第二天以后,到她家里去,也没有多说什么话,就让我拿走了,那个收据也不用,这个事情真是,我说我50多年来在博物馆界、在文物界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方便,这么去就把它拿下来,就这么拿回来了,
【解说】当天正是2003年10月28日,下午,汪老搭乘六点半的航班返回上海,由于是临时订票,公务舱已无机票,两人竟抱着这件价值4150万港币、折合约540万美金的国宝坐上了经济舱。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它有一个囊箱,把这个囊箱拎过来了,我们两个坐在经济舱里,摆在哪个地方,当然很紧张,一直看好那个经济舱,
【解说】2003年10月28日 晚上十一点,在历经四个半小时之后,国宝安全顺利地进入上海博物馆的库房中。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后怕了没有,当时没有怕,只觉得是盯住这个东西,不敢离开为止,因为东西在行李架上,540万美金,但是回到馆里有点怕,就是有点后怕,后怕万一有点什么闪失,社会上什么事情都会友,万一这个东西丢了,万一这个东西碰了,那了不得的事,所以这个有点可怕。
【宣传片】
【字幕】2004年2月13日下午
上海博物馆 四楼展厅
【解说】离捐赠仪式还有一天,在上海博物馆四楼的一间展厅,这件“国宝级”的清代雍正粉彩 蝠桃纹
橄榄瓶已经静静的摆放在那里。我们也得以第一次近距离贴近国宝。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为什么说这个瓶子这么贵呢?那么好呢,我们说这个桃子,桃子象征什么呢,长寿,寿桃嘛,还有蝙蝠,蝙蝠象征什么,福气,
【解说】一般而言,瓷器的图案上以福、禄、寿三种居多,而这件国宝上却只有福和寿,偏偏少了禄。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禄就是官位,就是官做得很高,寿就是长寿,老百姓希望有福气,多子多孙,不生病,这都是福气,能够做高官,能够长寿,但是对皇家来说,对皇帝来说,它哪里有什么高官,它不存在需要高官,所以它只要两种,那两种,就是寿,黄帝想长寿,福,希望多子多孙,而且不要生病,风调雨顺,很顺当,它不需要什么禄,所以这个瓶子里只有福,没有禄,不需要。
【解说】这种蝠桃图案常见于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多为帝王后妃做寿之用。传世雍正官窑粉彩器上画蝠桃纹样的多为大、小盘子,在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中,也有一件同样外形和纹饰的蝠桃纹橄榄瓶,只不过是青花瓶,那这只粉彩橄榄瓶的特别之处又在哪呢?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它美美在哪里,你看它是粉彩,有立体感,它做得那么细,又那么嫩,那么白,这么美,质量这么高,质量高,另外全世界就那么一件。
【解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陶瓷史上官窑彩瓷兴盛的时期,而雍正陶瓷更是以制作精湛,造型秀丽,纹饰典雅著称,这件雍正的粉彩更是与众不同。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应该这样讲,中国的陶瓷它的红颜色靠什么呢,最早用铁,然后用铜,但是就是一直用铁用铜,那么到了清代康熙末年开始用欧洲的技术,就是用黄金来做红颜色,这个时间应该是康熙末年,那么由于用黄金做,它发生了带有一种玫瑰红,我们又叫胭脂红,妇女用的胭脂红,又叫玫瑰一样的红颜色,这个红颜色很漂亮,而另外一面呢,中国过去上彩主要是靠水,就是这个东西出现以后,从欧洲的技术过来以后,它是用油来上彩。
【解说】说到这,汪老还打了一个很通俗的比方。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就是中国过去的五彩相当于我们水墨画,就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那么到了康熙末年,到雍正这个时间的粉彩,它用的是油,那么相当于西洋的油画,所以这是一个区别,就是说水墨画跟油画的区别,
【解说】对于宝瓶的真伪问题,汪先生给了四个字:开门见山。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这种东西是开门见山的东西,一目了然,有的东西你还要研究一下,这个不需要,它就是一个雍正的,乾隆做不出来,康熙也做不出来,明代也没有,现在冒牌也做不出来,这是一目了然的东西。
【解说】仔细数数,花瓶上的桃子正好是八个,这其中竟然也藏有一个小小的玄机。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这是一个习惯,在雍正的时候是八个桃子,到乾隆时候大部分用九了,九桃,这是一种习惯。
【解说】至于这件流失海外百年的国宝当年是如何出去的,外界传闻不少,汪先生也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据说有人说是送的,但是从我个人想,这东西百分之百清宫出去的,因为这是宫廷东西不可能作为出口的瓷器出去,不可能,不管怎么到这个地方,它一定是清宫出去的,这是第一个,那么怎么出清宫,我们现在拿不准,那么有人问可能不可能是八国联军,我说当然也有可能,但我们不能说就是这么回事,我没有凭据嘛,哪一个王爷偷出去了送个人家也有可能。但是有一点,东西一定是原来故宫的,怎么出去的,大家都是个人推想,没有一个证据。
【主持人】结束了在展厅的采访,我们没有再去占用汪老先生的时间,因为接下来许多有关第二天捐赠仪式的事情还等着他去处理。至于另一位重要人物,宝瓶的捐赠者,被称为香港传奇女性的张永珍女士,我们始终都没有联络上,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我们只能把悬念留在了第二天。
【宣传片】
【字幕】2004年2月14日
下午 上海博物馆
【解说】第二天,2004年2月14日,一个充满浪漫的日子,流失海外百年的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下午4点30,在其学术大厅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来自海内外陶瓷界的全部的知名专家和其他嘉宾三百多人云集。
【实况】现场小片断
【解说】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见到了这位同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国宝的捐献者——张永珍女士。她祖籍江苏武进,1932年生于上海,五十多年前定居香港,四十岁开始从商,在石油、电讯、交通、房地产等行业都有骄人的业绩,成为香港商界、政界屈指可数的女强人,现任全国政协十届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同时还身兼数家公司的董事和总裁。她乐善好施,之前的各类捐赠累计达亿元之多,曾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金紫荆星章、瑞典皇家北极星勇士勋章。而就在这次捐赠仪式开始之前,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贵宾厅,张永珍女士还刚刚获得上海市长韩正颁发的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
【实况】颁奖片断
捐赠仪式现场
【字幕】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
【实况】这件橄榄平造型修理典雅,图案描绘细致入微,色彩印染浓郁自然,制作工艺高超精湛,是一件举世无双的清代菜此鼎盛时期的艺术瑰宝。
【字幕】上海博物馆馆长 陈燮君
【实况】面对如此厚爱和重托,上海博物馆深知弘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之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将永久展示这件意义重大的国之瑰宝,并以此彰显张永珍博士的爱国情怀。
【字幕】全国政协十届常委
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张永珍
【实况】(第二盒)00465313今天我很高兴与大家欢聚一堂,喜迎流失海外百年的清雍正粉彩橄榄瓶回归祖国的怀抱,
它的回归不仅结束了它在海外漂流的日子,同时,它不会再流入到外国,因为它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上海。
00485412今天我将这件花瓶捐赠给上海,这是我的心愿,今天实现了我的愿望,希望大家都能有机会能欣赏我们先人创造的华美,还能感受到身为华人的骄傲和自豪。
【解说】简短的捐赠仪式之后,我们迫不及待的想接近这位传奇的女性,希望了解发生在一年多前,竞买绝世宝瓶前后的传奇故事。
【字幕】全国政协十届常委
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张永珍
【实况】(第二盒)01130618我从报纸上,在飞机上,从英国到香港时候看到的,然后我就一定要看看,它有一些传奇性的故事在里面,所以我看了以后就非常喜欢,到了拍卖那天,我就想想一定要拍到它。
【解说】将近两年前竞拍场上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张永珍女士看来好像还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字幕】全国政协十届常委
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张永珍
【实况】因为拍到后来就没有人竞争了,只剩下两个人,所以越来越高,搞到后来,我出到最高价之后,他们问了很多人,你们还有没有人要这个瓶子更高的价钱,都没有声音了,它就把榔头敲下来了,那就是,后来全场就拍手,我高兴得不得了,终于这个宝瓶到了我的手里。
【解说】花掉4150万港币,张永珍女士终于买下了这只绝世花瓶,不过当时旁人的一个提问似乎难倒了她。
【字幕】全国政协十届常委
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张永珍
【实况】哎呀,糟糕,我都从来没想到过放到哪里去,我就放在银行的保险箱,把它放进去之后,再没有拿出来了,所以我一直就在想,放在保险箱不是个办法,放在家里又怕偷,又怕再流到人家手里去,所以我说一定要捐给我们祖国,上海,这是最好的归宿。
(空镜头)
【解说】在捐赠仪式结束后的一天,在上博的一间副馆长办公室,我们又再次采访了这位曾经听说国宝回归而失眠的汪庆正老先生。
【字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汪庆正
【实况】现在当然很平静,很钦佩张永珍女士,我觉得她的确是出于爱国心,她的确出于文物公诸于世,而不是一个报酬。
【实况】花瓶 音乐
【主持】传奇的绝世花瓶、传奇的女性、传奇的捐赠过程,成就了一连串的传奇性故事。我们的讲述到此也差不多了。从2004年2月14日——捐赠的当天开始,这只“国宝级”的清代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将在上海博物馆长年展出,如果您有兴趣,一定得亲自去看看,因为这百闻终不如一见啊不是。
|